雖然某些鋁加工材的產能大得離譜,但新項目照樣可以建設,不過在建同類產品項目時,應對市場有充分的了解,能在同類產品中戰勝60%以上其他企業的產品,否則不能輕易進入。
當下鋁產業內的企業家、專家們都在談論鋁的設計生產能力大的問題,先是討論電解鋁的過剩,現在又在議論鋁加工材的產能大,趁此機會,筆者也來說說鋁加工材的產能大的問題,不管是原鋁的設計生產能力,還是鋁加工材和鑄造產品的設計生產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余,這是事實,毋庸諱言。生產能力可分為設計生產能力(名義生產能力)與實際生產能力,通常一個項目投產后,特別是大項目,總要經過一段時間,實際生產能力才能與設計生產能力相等。本文所說的生產能力就是指設計生產能力。筆者認為,最好不用“過剩”,過剩意味著無出路的長時間的大之又大,“剩”表示多余,略含貶義,過剩產能可以理解為無用產能。
鋁加工業的產能現狀
鋁加工業的產品種類比電解鋁行業的多得多,雖然電解鋁行業從廣義方面講還包括鋁土礦開采、氧化鋁與原鋁提取、炭素制品與氟化鹽制備,但在談及鋁的產能富余時,在當前的鋁產業僅僅是指原鋁即電解鋁的產能過剩。而鋁加工材的產品種類比原鋁多得多,從大的方面講可分為:板、帶、箔、管、棒、型、線、鍛件、粉膏。它們都處于平等的地位,不像原鋁工業那樣較為單一,因為鋁土礦開采、氧化鋁提取、炭素制品與氟化鹽制備都是為原鋁生產服務的,所以在講鋁的產能大時,就僅僅是指原鋁的產能過剩,而在討論鋁加工的產能時,則必須指明產品的種類。
截至2013年底,中國鋁加工材產能富余的產品有航空航天與普通厚板、PS版基、易拉罐板帶、鋁箔、大擠壓工業型材、建筑型材、管材、線材、鍛件等。厚板的生產能力是指拉伸機的通過能力,不是指熱軋機的。大擠壓型材是指需用擠壓力≥45MN的擠壓機生產的產品,因為工業上通常將擠壓力≥5000tF的擠壓機成為大擠壓機,但擠壓力有公噸與美噸(短噸)之分,美國、日本、中國臺灣地區生產的擠壓機以美噸表示擠壓力,而俄羅斯的擠壓機生產企業、中國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、德國梅爾(Meer)公司生產的擠壓機則以公噸作為擠壓力單位,意大利與西班牙生產的擠壓機多以短噸表示擠壓力,為統一起見,宜以MN作為擠壓力單位。
大部分鋁加工材的產能的確富裕不少,例如大擠壓機生產的大擠壓材(型材、棒材、管材)可以滿足全世界的需求還綽綽有余,國外大擠壓機的總和還不到60臺,而中國2013年底投產的大擠壓機就有近90臺,中國95%以上大擠壓機是近幾年建設的,裝機水平很高,有2臺150MN級新式臥式擠壓機,而國外,只有美國有1臺145MN的臥式擠壓機。中國還在制造2臺225MN的擠壓機。日本僅有7臺大擠壓機,最大的1臺是97MN的,但是他們生產的大擠壓材不但能滿足日本國內的需求,而且還有出口。
雖然某些鋁加工材的產能大得離譜,但新項目照樣可以建設,因為我們是在搞市場經濟,市場經濟是一個競爭經濟,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,不過在建雷同產品項目時,應對市場有充分的了解,對產品的性能、裝備水平、生產工藝及自己的人力、財力、技術能力等有十分的把握,以確保如期建成,如期達產,產品有很強的競爭力,能在同類產品中如鶴立雞群,能戰勝60%以上其他企業的產品,否則不能輕易進入,不但要了解國內情況,而且要掌握國外態勢。
鋁加工產能富余情況如下表所列,板帶生產能力是指冷軋機的產能,時間截至2013年12月。
表中的富余系數是筆者在此首次提出,可供項目投資者參考:此系數大于等于1.3時,該產品不宜立即進入,可考慮3年以后進入;該系數大于等于1.5的項目,宜5年以后進入。今后欲進入鋁加工產品的投資者宜選擇可滿足下列3點的產品,第一,市場容量大;第二,今后10年內,復合增長率≥12%;第三,技術門檻高。
產生富余產能的原因淺析
由以上介紹的情況可見,中國鋁加工材生產能力已暫時(5年左右)處于富余狀態,有個別產品如厚板、大擠壓型材即使再過10年恐怕還很難喘過氣來,當然個別企業也許例外,會過得輕松些,有些微利。
產生大面積產能富余的原因可能有:首先,中國經濟正處于高速轉型階段,一些產業產品生產能力大一些是正常的。其次,投資者還不成熟,對市場經濟還不十分了解,更談不上有經驗,因此建設項目有很大的趨同性,例如20世紀80~90年代,廣東大瀝鎮建設的一批鋁型材擠壓企業,河南鞏義市回郭鎮的一些平軋鋁產品企業都是這樣建設起來的,在一個村里有人建了一個擠壓鋁材廠或者板帶軋制廠,致富了,便群起仿效,這些企業在2005年以前對中國經濟的發展,對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,功不可沒。但自2005年以后,有些企業沒有與時俱進,逐漸淪為富余產能之列,如不及時升級,在今后的競爭中有可能被市場淘汰。
第三,各級地方政府對大范圍產能上升起了強力的催化劑作用,為了大幅提高當地GDP增速,為了政績,為了盡快致富,為了地方的一時利益,出臺各種優惠政策,招商引資,為產能持續擴大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第四,有關部門與媒體沒有及時發出有效的預測與預見性的言論,任其發展,在當前中國市場經濟還不完善的條件下,還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強制性措施。媒體可在這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。
如何解決富余產能
大部分鋁加工產品如果按質量計算,則95%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余,僅個別大宗產品如ABS(汽車車身薄板)與一些量小的高技術產品或不能生產或產量不足,如鉆探管、寬度大于4150mm的造船板、高壓陽極電子箔、特種焊條等,這種現象是正常的,在某一段時間內,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有些產品不能生產或產量不足。當前,鋁加工產品產能富余成定局,那么如何化解呢?可否采取如下措施:
富余系數大于1.3的產品最好不要新建項目,如要建設新項目,宜謹慎。
加速產品結構調整,向富余系數小的產品轉移,開發技術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產品,開發新的產品,向深加工進軍,向用戶提供的不再是半成品而是成品零部件,如擠壓企業向汽車廠提供成品保險杠、向軌道車輛廠提供焊接好的箱體與模塊等,這個領域還是大有可為的。據筆者調查,鋁加工產品的半深加工率與深加工率還不到40%,擠壓企業做得好一些,板、帶、箔軋制企業做得不盡人意。
擴大鋁的應用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擴大鋁的應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,但是,與國外的鋁業協會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,可與大的鋁加工企業聯合起來開拓鋁的應用新領域,不斷推出新產品,舉行各種推介會議,出版各種宣傳資料。推廣鋁的應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,不但在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時期應該做,平時也應該做,這樣才能保持鋁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撐作用,保護鋁行業的整體利益,維護鋁材的競爭地位。
擴大鋁材出口。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,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,任何檔次的產品都有其市場。
加強管理,提高技術,降低產品各項成本,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,提高效益。
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,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,淘汰那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,不要去“救”它,生生死死都是自然規律。
創新,創新,再創新。只有創新的企業才有活力,美國鋁業公司就是靠創新發展了126年,而且,憑借其創新能力還會繼續充滿活力的走下去。